艾兒莎
  • 關於我
    • 我的故事
  • 翻身準則
    • 自我管理
    • 躍升思維
    • 投資理財
    • 人物訪談
  • 小資創業
  • 職涯成長
    • 職場思維
    • 職場關係
    • 求職面試
    • 語言學習
    • 新加坡職場觀察
  • 數位遊牧
  • 生活日常
    • 輕旅行
    • 新加坡生活
    • 日常
    • 美食
    • 保養
  • 訂閱電子報
0
Tag:

選擇

    職場思維職涯成長

    年輕人就業,到底該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?

    by sx 2015-12-18
    written by sx

    前陣子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跟我說,他媽媽把商業週刊拿給他要他好好看看王品老闆戴勝益這篇文章,要他快點離開那個新公司,希望他好好找個大公司,在理面好好待個三五年比較實在。

    我這位好友前陣子進入了一個新創公司,剛成立不到三個月的公司,員工不超過五個,而且跟他原本從事的行業完全沒關聯,只是那個新創公司的年輕人也是他所識,他們想要一起拼看看一個新的事業,所以她媽媽一直很擔心,不斷想要勸退她。

    那是一篇戴勝益在商周的一個專欄文章,標題叫作「找工作不要看本夢比」,因為很多人非常推崇裡面的論點,我當然得拜讀一下。大意是說找工作不是買股票,不能看「本夢比」,為了未來的希望而打賭,因為你會耗費青春在「前景不明、公司組織極不穩定」的工作上,所以你的機會成本太高了,是你承擔不起的“時光”與“青春歲月”,而解決這問題的方法是要找制度健全的、有集團十年計劃的大公司穩定發展,認真踏實工作。

    可是我想問的是,看本夢比工作真的不行嗎? 戴勝益先生說:當然還是有”成功“案例,例如風靡全球的臉書,他可是讓創辦人祖克柏年紀輕輕就坐擁250億美元資產,而且那些跟著他草創時期熬過來的人,也獲得非常豐厚的分紅。但是,這是極少極少的案例,所以他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不要不切實際地追夢,除非你找的到臉書這種,他要大家腳踏實地找穩健公司工作才是。  

    我看完之後,只想說他真的不了解現在台灣中產階級的職場狀況,尤其是年輕人的真實遭遇。(加上他說除非找到臉書這案例的盲點:我想問,你一開始怎麼會知道,你的公司能不能發展到最後可變成這麼大,臉書一開始也沒辦法一百分保證自己可以變成今日這盛況吧?)    

     

    大公司穩穩做,小公司彈性大

    首先講講我對集團大公司及新創小公司的想法,大公司穩定升遷,而且又有很好的福利,如果這個公司真這麼好,那大部分進去的人肯定不願意離開,那麼年輕的我們進到大公司後,發現比你高一、兩個階層的前輩都比你資深5-10年以上,那麼其實也在告訴你,你必須在這家公司熬上這些年頭才有機會升遷,因為就我聽過的案例,大公司不太會破格提拔一個新人或者大幅度加薪,除非真的有”超乎常人“的卓越表現,但還是很少數,因為這些公司是要靠著制度跑,一個兵卒怎能破壞其制度?

    但是在小的新創公司就不一樣了,因為人不多,每個人都是關鍵人物,所以只要表現出色,肯定很快地可以受到重用,而且薪水彈性相較大公司大多了,只要老闆或主管認同你的價值,再加上公司獲利成長,薪水及價值三級跳絕對是有可能的。更重點是,這些公司沒有這麼在乎你的背景(例如學經歷或家庭背景),重視的是你的實力,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點!  

     

    大公司絕非永遠金飯碗 小公司絕非不成功便成仁

    那麼年輕人現在在大小公司會遭遇的情況是什麼呢?

    選擇大公司當然要看的就是「本益比」未來產業前景看好,公司獲利持續成長,最好公司就是產業龍頭,那麼穩穩一直做下去貌似很不錯,但是我認為現在這個時代,所謂的「本益比」真的存在嗎?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大公司對年輕人(社會菜鳥者)真的很難是個可以發揮的舞台。

    多少大公司頂著品牌光環,只給職場新人20幾K的薪水,在專賣夢想或賣大餅的”假外商“中最常見,當然這是看個人需求與規劃,有好有壞,也有人認為有沾到那些明星企業的邊很好,我覺得也很厲害(畢竟還是要兩把刷子能進去與能穩穩一直做下去吧~)

    在新創公司工作,當然是相信公司追求的夢想目標才會加入,這也是一種賣夢沒錯,同時我也不否認也會有極大風險,而且還可能更累,工作量更大,但是我的立場是只要最後能撐過去,至少這個花時間和生命打下的江山是我的,而在那些大公司,你打下的是別人的江山,你撐起的是最上頭的更好獎金與福利,而且有多少大公司也是不擊時代變動就倒閉了,甚至說裁員減薪,也就立即做到了,例如NOKIA及柯達,他們都曾是產業龍頭,並沒有代表只要進入他們公司,就是捧著永遠的金飯碗。

    當然新創小公司能生存甚至大獲利的,並非很多,但我相信這樣的經歷絕對是值得的,因為你猶如與老闆一起創業,繼而眼界大開。我想分享自己的一個例子,以前在台灣的廣告公司工作時,有一次客戶很不爽我們一些執行上的程序,因為我是窗口,雖然是最資淺的,但所有事情都是經由我著轉告與上呈,那次客戶當著我的面臭罵我們所有Team的人,但是其中是有誤會的,卻都沒人開口解釋,我就默默開口說:真的很抱歉讓你失望,但是,是這樣的……(我才說到一半),

    對方直接對著我怒吼說:你這種位階的人有資格跟我說話嗎!???

    我頓時傻眼,非常想暴怒,但我代表的是公司,知道不宜再說下去,只好安靜。

    因為那些時候,我在制度與階級下就是只能做”某些程度“上的職務,客戶也就”某些程度“上的認定你的位階。現在,我反而有很多機會去跟高層級的人直接對話,不管對方一開始看不看得起我,至少我沒被直接定位在”不可越級“的層級,那對方就算再怎麼樣不看好,也會至少給個尊重。而這些經歷與改變,相對上讓我不再只是關心自己的職責,而是會多替老闆與公司想一點、多做更多,也因此成長更快速,變成比較能有獨當一面處理事情的能力!

    我一點都不覺得不成功便成仁,因為它都會成為我的養分,讓我可以儲備更多的實力與能量去追夢,所以我說:我願意將我所有的青春奉獻在「本夢比」!!!  

    最後,我想說的是這個時代已經變了,不再是我們爸爸媽媽那個台灣經濟起飛、經濟奇蹟的時代,只要努力打拼就一定會有美好未來,如果,那個年代同時伴隨著資訊爆炸成現在的狀態,還能夠是那樣容易成功嗎?在那個年代,隨便一個新的想法,也都是很創新的概念,但這年代,要創新要創意,要從多少已存在的想法再去突出,都是更大的困難。

    看完這篇,雖然我真的原本對戴先生沒什麼感覺,卻覺得滿腔怒火了,尤其是我記得他曾經說過的話:我建議創業年齡最好在35到40歲之間最為成熟,年輕人借不到500萬元別創業,借不到錢表示人脈不夠。

    請問,你若要鼓勵別人創業,又要鼓勵別人不要加入新創公司,那創業的人不就都能在一個月內因為找不到人一起打拼而倒閉?

    再來,你建議創業年齡是35~40歲,那這樣的”本夢比”不是更可怕?要承擔的失敗風險更可怕,因為有可能40歲失敗,你有妻兒爸媽要養,經濟壓力負擔很重,卻面臨人生歸零的局面。

    最後,借不到錢別創業?但是,誰能像你一樣輕鬆就借到好幾千萬?

    想問戴先生,你真的有切身感受或瞭解到我們遇到金融海嘯後不景氣的年代,還有各種矛盾與混亂狀態中,對於遭遇的困難與處境有多麼感到無力嗎?

    請給我們年輕人一些建設性的東西,不要再拿這種令人無言的話,來搗亂我們了!

   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以下網址詳細拜讀戴先生的文章~~
    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KArticle.aspx?id=55473

    2015-12-18 0 comment
   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

近期文章

  • 至死不渝的高速閱讀法:把知識化為收入的秘密
  • 2021年我的年度計劃這樣做:step4-5
  • 2021年我的年度計劃這樣做:step3
  • 2021年我的年度計劃這樣做:step1&2
  • 面試遇到最可怕的問題–當雇主請你說出對公司的想法時
  • 新加坡的物價真的高嗎 — 淺談星國薪水與物價差距
  • 台灣人在新加坡創業故事分享:蛋糕店圓夢計畫
  • 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嗎–不可不知的「貴人學」
  • 究竟為什麼你的雇主不要你?
  • 媽祖托夢郭台銘沒說的事
  • 別傻了, 你要的那種未來新加坡給不起!
  • 年輕人的笑貧不笑娼,只是殘化了自己。
  • 藍天白雲中遇見驚喜,我的徜徉台東之旅
  • 昔日負債擺攤的歐爸,花了九年翻身,如今身價千萬
  • 這時代,台灣年輕人去東協的機會:想要的角色這裏爭的到!

訂閱電子報

訂閱電子報,定期收到最新文章精華!

IG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
@2019 - All Right Reserved.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


Back To Top
艾兒莎
  • 關於我
    • 我的故事
  • 翻身準則
    • 自我管理
    • 躍升思維
    • 投資理財
    • 人物訪談
  • 小資創業
  • 職涯成長
    • 職場思維
    • 職場關係
    • 求職面試
    • 語言學習
    • 新加坡職場觀察
  • 數位遊牧
  • 生活日常
    • 輕旅行
    • 新加坡生活
    • 日常
    • 美食
    • 保養
  • 訂閱電子報